2009 年 8 月之前校方的政策
在懷生社成立之前,總務處事務組經常接獲校內投訴案件,當時主要發生地點為校內護理館、活動中心旁三角公園到傳乙大樓這一帶狗群,主要事件有:追逐機車、咆哮夜歸師生,甚至有師生受狗群驚嚇釀成車禍的事件。過去校方處理校園流浪狗方式,並無特別,就是聯絡臺北市動保處,要求派遣捕狗大隊進校園捕狗。過去只要捕捉到校內浪狗,校方即可對投訴者做交代。然而,捕狗大隊因龐大的業務壓力下,總是以有捕獲犬隻就結案處理,但事實上,是否有真正捕捉到問題的狗隻?這有疑問!而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政策下,校內浪狗問題仍持續發生。
我們的觀察並瞭解
(本圖部分引用來自 NounProject 和 Logomakr 圖庫)
除校陽明大學內師生外,陽明大學校地緊鄰軍艦岩親子踏青步道,登山民眾也是校內人群的來源。陽明大學校園屬山坡地形,故校方有管理的極限,校園周遭流浪動物便利用此地形輕易的就可進出校園。因此,避免不了的,人在校內一定會有與狗群打交道的機會。我們的觀察:
1.
一般校內生師及民眾表示,狗群不影響我們的生活作息為優先。
2.
愛心人士們對狗的憐憫,認為必須讓動物有基本生存權利。
3.
校方立場,必須維護校園整潔,並提供安全的教育場所。另外,投訴案件必須處理並予以解決。
2009
年
9 月 – 懷生社成立
為尋求適宜解決之道,校方切換政策軌道,引入TNR 政策(Trap 捕捉、Neuter
絕育、Return 放回),希望可以讓校內達到多數人的共識。此政策在國內多所大專院校已有實施先例,皆由學生社團主動發起,關懷校園流浪狗相關議題。自 2009 年 9 月起本校推動校園流浪動物管理模式,由懷生社社員及志工擔任此政策的第一線執行者,而學方做為後勤支持單位。
我們的理念
1.
絕育取代撲殺:
絕育可降低狗群鬥毆與咆哮,同時控制流浪狗群不斷繁衍,並取代被捕犬隻遭受撲殺之惡性循環,以減少收容所動物犧牲隻數。
2.
以狗制狗:
透過適度的定點定時餵食,可以讓校內常駐犬隻因領域性而阻擋外犬進入TNR施行區(現已改為 TNVR,V為
vaccinate施打疫苗),可促進狗群生態穩定,也能使得校內流浪狗隻數維持恆定。
3.
延擬對策:
協助投訴事件的解決,當事件發生一定會先釐清肇事犬隻為何,並研擬對策達到對症下藥。
我們希望透過實際觀察,掌控校園狗群生態變化,設法使動物保有生存權;透過溝通化解一般民眾對流浪狗的誤解並借機宣導社團及校方相關執行辦法,以緩和狗群對校內師生及民眾的衝突。
我們的作法-TNVR
1.
人道捕捉:
懷生社長期與台灣之心-林雅哲醫師團隊合作,透過圍籠餵食誘捕,搭配吹箭手吹箭麻醉,再進行結育。這樣能降低狗群的驚嚇與惶恐程度,並且術後狗群仍有意願接近人類。
2.
結育:
懷生社透過校園周邊重視流浪動物議題的動物醫院,經由他們的協助,手術結紮流浪動物,並以剪耳做記號(男左,女右)。
3.
施打疫苗:
近來因應狂犬病疫情防治,在犬隻進行結紮手術後,一併施打疫苗。
4.
剪耳後放回:
為了後續追蹤管理,犬隻在結紮手術之後,獸醫師會將犬隻做剪耳,男左女右。
我們的務實工作
1.
定點定時餵食:
TNVR最後將犬隻放回之後,懷生社的社員及志工透過排班,定點定時的餵食,能夠穩定狗群的領域性,並借此控制校園內犬隻的數量,同時減少了校園環境衛生的問題。
2.
觀察記錄:
我們會觀察校內常駐狗群的數量變化,以及健康狀況。發現未結育的犬隻,我們就會安排時間,進行誘捕行動。此外,有愛心人士做額外的餵食動作,也是我們必須注意並加以說明宣導的部分。
3.
幼犬送養:
發現校內幼犬,我們大部分必定介入照護,將幼犬進行清潔以及就醫或健康檢查,再以網路平台或實體店面方式積極送養。
4.
教育講座:
推廣生命關懷議題、犬貓行為解析等相關講座,搭配校內流浪動物管理政策的宣傳,借此希望可以讓校內師生能夠更了解貓狗的行為模式,並提高大家對人、環境及動物生命議題的重視。
陽明懷生社不是校內養狗的社團,我們是希望透過 TNVR 的推行與記錄,化解外界對此政策的疑慮,甚至希望我們的努力能讓校園流浪狗為主的公共議題產生新的共識。對於我們來說,實物上的參與能獲得的額外收穫,就是過程中有機會學習到人與人的溝通,以及由人道關懷方式學習對生命的尊重。
致謝
陽明懷生社一路走來自今獲得許多團體與單位的協助,我們非常感謝大家認同我們的理念並給予實質上的支持與鼓勵:
1.
臺灣之心-林雅哲獸醫師團隊
2.
臺大懷生社
3.
永齡基金會-流浪動物計畫
4.
北投中英動物醫院
5.
石牌豐茂動物醫院
6.
本校心諮中心-關懷生命計畫
7.
本校校長與總務處(事務組、營繕組、駐警隊)
8.
校內外愛心捐助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